联系热线
CJ/T 546-2023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乡建设行业产品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用粉状活性炭的生产和使用,明确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等内容,旨在规范活性炭质量,提升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的净化效率。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用粉状活性炭的**生产、检验和使用**,特别是针对焚烧烟气中的二噁英、重金属、酸性气体等污染物的吸附净化。
2. 技术要求
物理性能:包括粒度分布(如200目过筛率)、水分含量(≤10%)、灰分(≤5%)等指标。
化学性能:严格控制氯含量、重金属(如铅、镉、汞)及可溶性磷酸盐等有害成分。
吸附性能:关键指标包括碘吸附值(≥800 mg/g)、比表面积(BET法测定)和孔容积,直接影响对污染物的吸附效率。
3. 试验方法
碘吸附值:依据GB/T 7702.7-2023进行测定。
水分和灰分:采用GB/T 12496.4-1999和GB/T 12496.3-1999标准方法。
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通过BET法或气体吸附仪分析。
4.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每批次需检测碘吸附值、水分、粒度等基础指标。
型式检验:在原料、工艺变更或定期(如每年一次)时,需进行全面性能检测。
5. 标志、包装与储存
包装需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企业信息。
储存要求防潮、防高温,避免与化学品混放,运输中需防止包装破损。
1. 提升环保效果:通过规范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增强对二噁英、汞等有毒物质的去除能力,降低焚烧烟气对环境的危害。
2. 推动行业升级:淘汰低效产品,促进企业采用高比表面积、高碘值的活性炭,推动技术创新。
3. 统一市场标准:解决此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检验依据。
CJ/T 546-2023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领域的重要标准,通过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确保活性炭在烟气净化中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其实施将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垃圾焚烧行业绿色转型。企业需依据标准调整生产工艺,监管部门可依托该标准强化环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