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热线
“咱们把废纸分类做好,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能卖出更高价格。”在中再生徐州资源再生开发有限公司的芬姐废纸会员超市,废纸被分为8个大类138个品种,废纸部业务负责人章晓芬一有空就打开抖音直播,分享废纸分类常识。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意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推动生产生活各领域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布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促进再生材料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早在2019年,徐州便成功入围国家首批“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紧抓“无废城市”建设重要机遇,徐州逐步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科技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看废弃物在徐州如何“循环生金”。
从废旧农膜到塑料颗粒,农业废弃物变“害”为“宝”
在中再生徐州公司生产车间,待处理的废农膜堆成了小山。公司副总经理于开放告诉记者,如果放任不管,这种石油基塑料农地膜需要数百年才会降解。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膜的使用。于开放告诉记者,地膜类废弃物经济价值极低,过去回收率几近于零,大多被人堆在田间地头自然风化,或焚烧、翻耕到土壤里。按照农作物种类不同,每亩地的农地膜常规用量在2至3公斤不等。大量农地膜遗留在土地里,可能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板结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存活和生长。
中再生徐州公司是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公司已形成年处理10万吨废塑料及生产4万吨再生塑料颗粒规模。2020年,睢宁县推动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中再生徐州公司作为当地最大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上线了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
睢宁此前做过一次统计,全县年产生废旧农膜约1600吨、农药包装废弃物120余吨。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环境,这几年,睢宁县在辖区范围内建立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覆盖当地所有行政村。县级层面出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案》,对农药包装物回收实行按量奖补,有效提升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推行贯标农用地膜使用,示范推广可降解地膜使用,从源头上减少面源污染量,实现清洁化生产。如今,农民将废旧农膜送到代收点,每公斤能卖2元钱。
代收点的废旧农膜,被集中送到中再生徐州公司的生产车间。在这里,农膜进入全自动生产线,经过清洗、撕碎、烘干等程序,最终被生产成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卖到下游企业后,可以再次被生产成为农地膜,继续投入农田使用,实现资源化利用。”于开放说。此外,这些塑料颗粒还可能被生产成育苗容器、管材、花盆等塑料制品。如今,中再生徐州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年处理农业废弃物1.7万吨,生产再生塑料颗粒约1.2万吨。
从废蓄电池到再生铅,串起闭环式节能环保产业链
在位于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每位参观者抵达厂区的首站,看到的不是企业展厅、生产车间,而是大门外的环园区水系。这里水草丰茂、鱼儿自在游弋。公司董事长杨春明说:“清水养鱼就是最好的环保例证,这说明我们连生产废水都在园内处理并循环,实现零排放。”
几乎每天都有数十辆大卡车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旧蓄电池输送到这里,一块块废蓄电池在这里“变身”,成为在市场中应用广泛的再生铅。
废旧铅酸电池的再回收和再利用,一直是全球棘手问题。新春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再生铅回收设备,每年能无害化回收处理10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经过机械破碎、自动分选、冶炼精炼、加工提取等一系列工艺,可年产精铅、合金铅55万吨,再生塑料6万吨,锡500吨,锑4000吨以及脱硫石膏15万吨。
“在我们循环经济产业园,现在能做到旧电池进去、新电池出来。”邳州市高新区负责人说。新春兴加工处理产生的再生铅,向下游延伸,推动铅酸蓄电池产业链发展,串起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美国西恩迪电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日本小洋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重要节点企业。企业间上下联动、园区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废铅酸电池“吃干榨尽”,打造闭环式节能环保产业链,最大程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以西恩迪为例,企业把从新春兴采购来的铅块进行熔化,然后浇注到模具里面,做成蓄电池生产所需要的板栅。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公司每年对铅的需求量在9万吨左右,如果从外地采购,每吨运费需要200元左右;如今公司毗邻新春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运费1800万元。
目前,新春兴正在对年处理85万吨废铅酸蓄电池项目进行全面升级技术改造,着力提升设备自动化、工序智能化、流程信息化功能,实现降本增效。为助力这条再生资源产业链发展壮大,邳州市通过引技术、招人才等手段,下大力气帮助企业练好内功。如今,企业年处理能力有望跃升至12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亿元,进一步夯实“链主”地位。
从废活性炭到再生活性炭,二氧化碳减排五分之四
“从‘智换炭’监管平台可以看出,8月份全市更换活性炭企业超过400家,是系统开放以来最高值。‘智换炭’平台数据由接入企业提供,我们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逾期未更换活性炭企业预警提示。”8月29日,徐州新盛集团下属绿源鑫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费蓉向记者介绍,监管平台对全市产生危废活性炭企业进行有效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
活性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吸附剂之一,能有效净化水和空气中的部分污染物。目前,“智换炭”平台已接入1541家产生危废活性炭的企业。“当前,企业治理废气使用的活性炭品质良莠不齐,超过80%的活性炭被作为一次性使用材料,造成浪费。我们公司将废活性炭生产为再生活性炭产品,利用再生粉炭重新成型加工,实现废活性炭的全部资源化利用。”费蓉介绍。
随着一阵有节奏的运转声,一颗颗黑色的活性炭被机器“吐”了出来,经过活性炭热再生工艺处理,废活性炭吸附性可恢复到之前的95%以上。按照企业一年更换4次活性炭计算,采用活性炭循环利用模式可节省成本四成,优质炭废气吸附效率相较劣质炭提升4倍。
生产1吨活性炭,就需要消耗3吨优质无烟煤。绿源鑫邦不仅是处理工业废弃活性炭的“绿岛”,还是节能减排的“大户”。该企业生产再生活性炭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生产新活性炭排放量的五分之一,每年绿源鑫邦公司年处置废活性炭2万吨,可为国家节约煤炭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
“去年我们推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积极向生产废活性炭企业推荐使用优质再生炭,破除企业面临的‘治污要赔、不治要停’两难局面。目前我们着重攻关废粉状活性炭再生工艺升级、蜂窝活性炭改造颗粒状活性炭技术,让更多废活性炭进入再生循环。”费蓉说。
绿源鑫邦是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5月,徐州市成为首批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着力培育“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徐州市按照五大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聚焦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全面超额完成49项指标、72项任务和75项工程。“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徐州市将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文链接: //www.zhubiaojie.com/company/1076.html
更多活性炭产品和知识互动,请关注官方百家号:" 盛福莱环保 "。